贵州铜仁:“扫码入企”扫出营商环境“新温度”
“以前只要有执法车上门检查工作就怕得很,总觉得不是罚款就是整改,企业往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应对。现在有了‘扫码入企’新举措后,心里踏实多了。”近日,石阡县爽珍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喜雪说起“扫码入企”带来的变化,脸上满是欣喜。 杨喜雪介绍,现在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前,要先向企业出示检查二维码,这个码就像一个“通行证”,把检查的流程、内容都规范得明明白白。他们不能随意增加检查项目,也不能超时检查,企业可以根据码上显示的信息提前作好准备,心里有底,自然就不慌了。 “扫码入企”是贵州省加强行政检查监督、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系统自今年5月12日在全省全面推行以来,铜仁市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涉企执法流程,从“随意检查”到“扫码备案”,从“单纯监管”到“主动解困”,让营商环境的“温度”直抵企业发展的“心坎上”。 三个月前,铜仁鲜食玉米上市,贵州晶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迎来生产高峰期。正当企业全身心投入生产,准备将新鲜玉米推向市场时,却接到了多个部门的检查通知。放在以往,公司总经理刘昌洪肯定会愁眉不展,担心检查影响生产进度,但这次,他一点也不慌张。 原来,各部门执法人员入企前都主动出示了检查二维码,企业根据码上内容提前安排好对接人员,准备好相关资料。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严格按照二维码上规定的流程和内容进行检查,没有额外增加企业负担。整个检查过程高效有序,很快结束,企业生产丝毫未受影响。 刘昌洪感慨地说:“‘扫码入企’让检查变得规范透明,真正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小干扰,让我们能安心抓生产。” “扫码入企”举措的推行,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更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为营商环境注入了“新温度”。自从“扫码入企”推行以来,刘昌洪和杨喜雪都有同样一个感受:执法人员来企业次数少了,但每次带来的好政策反而多了。 刘洪昌经营的企业是今年刚成立的,前期从生产场所规划、设备设施、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后期的产品检验、办证等一系列准备都得到铜仁市执法部门的帮助和指导。 “要不是执法部门的靠前服务,我的企业也不可能半年多时间就能顺利营业。”刘洪昌说,执法人员每次来都带着目的来,同时也带来政策,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同样,杨喜雪所在的企业也享受到了“扫码入企”带来的政策红利。 杨喜雪所经营的企业主要生产皮蛋,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该企业持有多项专利,但正面临融资困难,便主动帮助她对接银行,顺利完成了知识产权融资贷款的办理。 “从没想过知识产权也能变钱,在执法人员检查过程中,他们协助我们用专利贷了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杨喜雪表示,政府所提供的暖心且细致周到的服务,令她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扫码入企”不仅让企业感受到了监管的规范化,更通过数据的精准赋能,实现了监管与服务的双重提升。铜仁市各执法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入企检查进行全流程记录和分析,确保每一次检查都合法合规、高效有序。 同时,数据平台还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反馈渠道。企业可以通过扫码系统对执法人员的检查行为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双向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铜仁市市场监管局的一位执法人员表示:“使用‘扫码入企’系统能切实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行为。同时,也为刚性与柔性执法找到了平衡点,既保证了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体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怀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如今,“扫码入企”已成为铜仁“贵人服务・一视铜仁”营商环境品牌的重要载体。从企业负责人的“安心”,到生产线的“不扰”,再到解难题的“暖心”,这一数字化举措正让营商环境的“温度”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为铜仁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劲的活力。
湖北:三项信用贷款累计发放869.61亿元
在9月2日举行的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湖北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湖北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改革,目前三项信用贷款累计发放869.61亿元,债权融资改革成效初显。 湖北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朱华介绍,依靠财政增信和数据增信“两手并用”,当地大力推进三项信用贷款改革,重塑债权融资模式,探索“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融资路径。同时围绕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信贷资源加速向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关键领域集聚。7月末,制**中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22%、25.92%、16.06%、11.5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同时,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湖北制定出台了新形势下重塑企业挂牌上市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实施“黄鹤凌云”计划。截至7月末,湖北新增上市及过审企业8家,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92家,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355家。当地还抢抓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机遇,全面摸排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债需求,常态化开展债券发行培训和对接,加强科技创新债券项目谋划和培育力度。截至7月末,湖北直接融资额4195.31亿元,其中债券融资4113.4亿元,共发行42只科创债,规模344.4亿元。 下一步,湖北省委金融办将加大科创板改革和支持消费企业上市等政策宣讲力度,聚焦让更多企业上市挂牌、更多资产证券化,持续加强专业培训、项目路演、上市辅导、协调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并扩大科创债、绿色债、REITs等融资规模,推动组建并购基金和S基金,支持企业并购重组。
贵州六盘水:“三维赋能”助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合规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钟山区税务局坚持以“管理与服务并重”为导向,通过“实名管理强基、信用赋能提质、精细服务增效”三大维度协同发力,全面提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合规经营水平,推动行业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夯实实名管理,筑牢监管基础 钟山区税务局严格执行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实名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其在电子税务局全面备案被代理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委托协议及代理事项等关键信息,从源头上提升行业监管透明度。同步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动态核查机制,持续跟踪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执业合规情况。截至目前,已推动14家机构完成代理行为整改。 “实名管理是规范涉税专业服务行为的首要环节,也是税收监管的基础支撑。”钟山区税务局征收管理股负责人表示,“通过全量备案与动态核查相结合,既压实了机构主体责任,也为信用评价和精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真正实现‘底数清、风险明、监管准’。” 强化信用赋能,优化发展生态 钟山区税务局依托信用积分指标体系,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实施“红黑榜”月度动态评价和公示制度,并对高信用机构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便利服务,积极构建“信用越好、发展越优”的健康生态。据统计,2025年辖区内TSC5级机构数量已增至27家,行业整体规范度显著提升。 “信用积分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言之信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桂邂逅表示,“自信用等级提升以来,公司客户续约率从2023年的78%提高到2025年的95%,还有32%的客户因认可我们的诚信合规,主动提出上浮服务费用,形成了明显的‘信用溢价’。” 推进精细服务,提升服务质效 针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性强、需求多元的特点,钟山区税务局通过设立“纳税人学堂”,开展税费政策、申报实务及风险防控专题培训。同时依托“首席税费服务专员”机制,搭建税企交流平台,借助直连微信群、座谈会和上门走访等方式,及时响应各类诉求。2025年以来,已召开专题座谈会1次,上门问需70余次,响应解决诉求20余项。 “培训内容非常实用,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政策、解决实操难题,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六盘水与橙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毛庭如是说。 钟山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管理优化与服务升级,通过制度创新、信用应用和精准监管,积极构建规范自律、优质高效的涉税专业服务新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税务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