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信用公开让“菜篮子”更安全
“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记录”“信用承诺书”“市场业户承诺誓言”“季度诚信之星”“食品安全信息”“农残检测数据”等关键信用信息,在农贸市场显著位置集中公示。近日,辽宁省沈阳市创新“信用监管+农贸市场”模式,在全市28家重点农贸市场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将商户的信用状况“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群众“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实施以来,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52%,市民满意度提升至91%。 “以前买菜总担心秤不准或买到不新鲜的,现在市场里哪个商户诚信、哪个被处罚过,一看公示板就清楚,心里踏实多了。”市民李颖在看到公示板后表示,商户信用信息全公开,让消费更透明、更安心。 精准绘制农贸市场商户“信用画像”的背后是科技赋能信用风险分类。沈阳在全市286万余条监管数据中调取农贸市场相关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数据,运用风险预警分析和动态风险评估技术,将农贸市场内商户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分为ABCD四类,并按照其分类结果动态确定监管检查频次和内容,对风险等级低的商户减少检查频次,对风险等级高的商户加大检查频次。 “原来对农贸市场内商户的监管都是定期检查,现在按照信用分类级别进行监管,更高效了。”一位基层市场监管所管理员表示,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监管让监管更精准有效。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还要求农贸市场每日对商户销售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检测结果实时更新在公示板上,消费者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详细检测报告,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消费者还可通过农贸市场快速投诉响应机制,对公示信息存在异议或发现商户违规行为,用12315热线“一键举报”。 “现在谁要是缺斤短两,第二天整个市场都知道,生意就没法做了。”一位经营多年的摊主表示,公示板让商户们更加注重守信经营。农贸市场内所有商户均签署“农贸市场信用承诺书”,公开承诺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杜绝缺斤短两、虚假宣传等行为,同时通过定期评选“季度诚信之星”,对守信经营、信誉良好的商户进行表彰,提高商户诚信意识和服务质量,提升守信获得感。
贵州仁怀:银税企协同发力,纳税信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仁怀市税务局联合金融机构,持续深化“银税企互动”,打破信息壁垒,为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企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进贵阳银行遵义分行仁怀支行,大厅内摆放的“银税互动”主题易拉宝格外醒目,上面清晰展示着针对不同纳税信用等级企业的金融产品、申请条件与办理流程,不少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前来了解咨询。“因为公司需要拓展,刚好我们的信用等级也是B级,符合这一款金融产品,利息比较低,流程走得也快。”客户陈叶说。 “银税互动”的高效便捷,源于数据共享带来的审批模式变革。以往银行审批企业贷款,需反复核查企业经营报表、财务流水等数据,耗时往往长达数周,如今借助“银税企互动服务平台”,银行可直接获取企业真实的纳税信用等级与缴税记录,让企业纳税信用成为融资的“硬通货”。“以前审批企业贷款,我们需要反复地审核经营数据,现在通过‘银税企互动服务平台’,我们能直接获取企业真实的纳税信用和缴税情况,相当于有了‘信用背书’,这不仅让我们敢贷、快贷,还能针对纳税良好的企业下调利率,2025年我们贵阳银行仁怀支行已经通过‘银税互动’放款超400万元。”贵阳银行遵义分行仁怀支行客户经理陈青扬说。 对于企业而言,依法诚信纳税不仅是义务,更成了获取融资支持的“金钥匙”。贵州土茅帅酒业(集团)荣耀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便是“银税互动”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企业顺利获得贷款,为发展注入资金活力。“税务工作人员专程上门为我们讲解纳税信用管理,银税互动等相关政策,让我们对‘以信换贷’的红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企业平时就高度重视纳税信用,始终坚持依法诚信纳税,通过银税互动平台顺利申请到200万元贷款,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提升产能,为企业下一步的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贵州土茅帅酒业(集团)荣耀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斌说。 为让“银税互动”政策惠及更多企业,仁怀市税务局主动与金融机构深化合作,整合涉税服务与融资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信用查询、业务办理、融资对接的全流程服务。“为切实助力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题,我们与银行密切合作,达成深度战略协同,我们把银行的金融产品融合到银税企平台中,让企业在平台上不仅能查纳税信用、办涉税业务,又能一键对接适配的融资服务,真正实现涉税加融资需求一站式解决。”国家税务总局仁怀市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陈琬璇说。 纳税信用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仁怀市税务局通过不断完善“银税互动”机制,打出促企发展“组合拳”,加快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手中的“真金白银”,以信获贷,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4年以来通过“银税互动”授信成功2688户次,授信金额达6.86亿元。“我们始终把优化服务、破解企业难题放在首位,通过专题培训帮企业‘懂信用、管信用’,通过‘银税互动’为纽带,打通信用到融资的通道,从A级纳税人数量提升到贷款落地,我们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企业感受到政策温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税动力。”国家税务总局仁怀市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副局长王红叶说。
山东青州:举办企业信用修复培训会 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合规经营理念,筑牢风险防控体系,助力企业行稳致远,8月27日,青州市工商联、青州市发改局、青州市中小企业商会联合举办企业信用修复培训会,青州市工商联、青州市发改局相关分管同志及部分工商联执委企业、中小企业商会会员企业等参加培训。 青州市发改局信用科陈晓冰分别从企业信用修复的条件、材料要求、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讲解了企业信用修复路径及相关政策内容。在交流答疑环节,针对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予以解答,解除了企业的困惑。本次培训,通过现场实操的方式,手把手教企业如何把存在的信用问题进行修复,参会企业表示本次培训实用性强,真正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下步,青州市工商联将持续深化培训成效,依托“能量课堂”活动平台,聚焦企业信用管理与风险防控等需求,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合作,不断拓展活动载体与形式。通过“走出去”“沉下去”,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等,收集企业需求,主动送课上门、送学上门,实时收集并响应企业在合规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切实为企业发展聚智赋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平凡中的伟大:魏永雪用爱书写孝亲敬老的乡村故事
在东清村,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用二十五年的坚守与付出,将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温暖的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她就是1973年出生的魏永雪。如今已52岁的她,不仅是邻里眼中的“好媳妇”,更成为村里乡风文明的鲜活注脚,用点滴善举汇聚成崇德向善的暖流。从“新手媳妇”到“贴心闺女”,用耐心焐热亲情1998年嫁入东清村时,魏永雪还是个被父母宠大的姑娘,面对照顾公婆的日常,难免手忙脚乱。第一次做米饭就弄成了夹生饭,望着无法下咽的饭粒,她红了眼眶。可婆婆没有半句责备,反而笑着教她把夹生米熬成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热粥有说有笑,那份包容像春日暖阳,瞬间融化了她心中的忐忑。“一定要学好照顾人,把他们当亲爹妈待。”魏永雪在心里默默许下诺言。从此,她跟着婆婆学做饭、学打理家务,从生疏到熟练,从“厨房小白”到“掌勺能手”,灶台上的烟火气里,藏着她对这个家的深情。给婆婆梳头时会轻轻按摩头皮,给公公做棉衣要比着旧衣改三遍,屋子里永远窗明几净——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串联起她从“外人”到“家人”的蜕变,也让孝亲敬老的种子在这个家深深扎根。从“柔弱主妇”到“顶梁支柱”,用担当扛起责任2003年,婆婆被查出心脏病需要住院,这笔突如其来的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砸锅卖铁也要治!”魏永雪没有丝毫犹豫,拉着丈夫挨家挨户向亲友筹钱,那句“人在,家就在”的坚定,让邻里无不动容。为了还清欠款、支撑后续治疗,从未走出过家门工作的她,揣着忐忑走进了城市。发过传单、做过保洁、保姆等等,寒来暑往,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丈夫则在工作之余包揽了家里的农活,夫妻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更让婆婆的病情渐渐稳定。“谁家没个难处?咬咬牙就过去了。”面对邻里的称赞,魏永雪总是笑着摆摆手。可正是这份不逃避、不退缩的担当,让这个普通的家庭在风雨中愈发团结,成为村里“患难与共”的典范。从“物质供养”到“精神陪伴”,用真心点亮晚年在魏永雪看来,孝老不仅是让老人吃饱穿暖,更要让他们笑口常开。每天再忙,她都会抽出时间陪公婆唠家常,说说村里的新鲜事;看电视时,遥控器永远先递给公婆,看他们喜欢的戏曲节目;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推着轮椅带婆婆去公园,陪公公找老伙计下棋,看着老两口脸上舒展的笑容,她总说:“比啥都值。”婆婆生病后的十多年里,她更是把“耐心”刻进了日常。夜里要起来三次给婆婆盖被子,饭前要仔细核对药盒上的剂量,发现婆婆情绪低落时,就拉着她回忆年轻时的趣事。公公酷爱二人转,她专门找人把经典唱段转换成mp3,让老人随时能听着乐呵。二十五年如一日,魏永雪用孝心温暖岁月,用担当守护家庭,用真情感染邻里。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柴米油盐中书写着最动人的家风故事,成为东清村乡风文明最生动的注脚,让孝亲敬老的美德在乡村大地上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海南:自贸港构建“二线口岸”通关标准 信用越好通关越快
海南自贸港将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运作,如何保障“二线口岸”通行安全有效、高效便利?记者14日从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构建“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海南将对不同信用主体施以不同监管措施。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副厅长王雪皓说,《若干规定》创新构建“二线口岸”信用通关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将多部门多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结果互认转换为统一通关的信用分级分类结果。在“二线口岸”通关环节,将经营主体分为高级认证企业、白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将个人分为白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并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崇高详细介绍了通关信用分类标准及监管措施:一是将经营主体分别列入高级认证企业、白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对列入高级认证企业和白名单的经营主体,实施减少或适当减少“二线口岸”出岛货物查验频次等通关便利措施;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经营主体,按照规定提高查验和稽核查频次等。 二是将个人分别列入白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对列入白名单的个人,海关等部门可以采取通关便利等激励措施,无风险提示情况下一般不实施查验;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个人,海关等部门按照规定提高查验频次。 三是抓住重点环节,加强对通关货物所属经营主体、物流运输经营主体及其车辆、船舶驾驶人员的信用监管。 他指出,海南自贸港将实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从认定标准、惩戒措施、修复条件等方面创新设定了反走私、海事严重失信主体的管理制度。例如关于认定标准,对反走私严重失信主体,明确规定因构成走私犯罪被判处刑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等认定情形;对海事严重失信主体,明确规定因伪造、变造、买卖船舶检验证书、船舶登记证书被处以较重行政处罚等认定情形。 据了解,《若干规定》明确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部门、海关负责“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的统筹协调等工作,推动建设、完善通关信用管理系统,开展信用分类管理。 海口海关企业管理和稽查处处长岑运广说,海南自贸港海关智慧监管平台已上线运行,与大数据发展中心、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设29.7亿条数据的大数据池,建立147个风险特征库,搭建93个数据模型,开展分级分类信用管理,在货物离岛申报环节前置风险研判,实现精准监管、无感通关。海关还整合口岸视频、海关业务、口岸物流作业等信息,应用虚拟增强技术打造AR实景可视化、无陪同查验、远程查验等功能,保障口岸监管安全稳定、高效顺畅。
河北:上半年小微企业获纳税信用贷款超87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税银互动”合作银行共向全省14.62万户小微企业发放纳税信用贷款872.58亿元,环比增长4.9%。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纳税信用不仅是一张合规经营的‘成绩单’,还是一把撬动资源、实现长足发展的‘金钥匙’。”河北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河北省税务部门聚焦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持续完善“税银互动”机制,将小微企业的纳税信用切实转化为“融资信用”。 秦皇岛权盈法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金属密封件制造的小微企业,多年来始终秉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的理念,产品远销海外。今年因市场需求增长公司急需升级产品,但资金不足。税务部门得知情况后,帮助企业凭借“A级纳税人”信用获得230万元信用贷款。“这笔贷款缓解了公司资金周转压力,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公司负责人权赫善说。 河北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税银互动”机制,把更多金融机构纳入“税银互动”合作范围,鼓励其推出更多信贷产品。同时,该局强化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加大信用评定结果运用,特别是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小微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内蒙古阿拉善盟:多维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全域治理显成效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以系统性举措推进社会诚信建设,通过制度完善、奖惩并举、文化浸润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全域覆盖的诚信治理体系。 着重筑牢制度根基 发布《阿拉善盟诚信建设白皮书》,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纳入年度重点普法清单,借助民法典宣传月等契机开展33场主题宣传,为诚信建设提供坚实法治支撑。同时,创新“诚信+仲裁”模式,使立案环节证据提交完整性提升20%,推动诚信机制在司法领域落地见效。 诚信激励与失信整治形成闭环 在正向激励上,全盟培育诚信标杆企业1家、示范企业21家、达标企业4134家,16家企业获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认证。守信主体诚信激励码已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等20余个领域应用,让诚信主体享受实在便利。整治行动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查处冒领失业金案件1件,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白名单45家、黑名单15家),有效规范行业秩序。 重点行业监管持续强化 旅游领域开展导游乱象与强制消费专项治理;交通领域检查“两客一危”等运输企业22 家次、车辆1089辆;医保领域严查119家定点医药机构,追回基金92.6万元,全方位挤压失信空间。 诚信文化建设与北疆文化品牌深度融合 线上各级媒体开设“诚信建设大家谈”专题栏目,系统宣传政务改革亮点和优化营商环境成果。线下持续开展诚信教育“十进”系列活动,多元形式让崇德向善、践诺守约的理念深植人心。目前,全盟累计举办诚信主题宣讲135场,发布新媒体专栏报道119条,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宣传矩阵,让诚信成为阿拉善大地的鲜明文化标识。